您当前位置:好拾导购网 / 资讯 / 智能家居资讯 / 浏览文章

平台化 vs 产品化:智能家居企业的未来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3日  出处:本站原创  (浏览次)

导读】本文将从行业现状、企业实践、未来趋势三个维度,探讨智能家居企业如何在“平台化”与“产品化”之间找到破局之道。

  在万物互联的今天,智能家居早已不是科幻电影中的概念。从会“主动”定制晚餐的智能冰箱,到能识别家庭成员并提供个性化服务的AI管家,智能家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我们的生活场景。然而,在这场技术革命中,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是聚焦单一爆款产品,还是构建全生态平台? 这不仅是技术路线之争,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将从行业现状、企业实践、未来趋势三个维度,探讨智能家居企业如何在“平台化”与“产品化”之间找到破局之道。

  一、平台化与产品化的双轨竞争:现状与挑战

  当前,智能家居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双轨并行”态势。平台化企业以小米、华为、阿里等为代表,通过整合硬件、软件和服务,构建覆盖全场景的生态闭环。例如,小米凭借“米家”APP连接超过4000款智能设备,用户只需一个入口即可控制全屋家电;华为则以鸿蒙系统为核心,打通手机、平板、家电等设备,实现跨品牌互联。这类企业通过“硬件+软件+服务”的模式,抢占用户入口,形成数据与流量壁垒。

  而产品化企业则选择深耕垂直领域,以技术驱动单品突破。科沃斯的扫地机器人、极米的智能投影仪、海尔的AI保鲜冰箱,均以差异化功能赢得市场。这类企业通过极致单品快速占领用户心智,例如科沃斯的扫地机器人凭借“自动集尘”功能,在清洁赛道市占率长期领先,2024年销售额突破百亿。产品化路线的优势在于聚焦技术迭代,但面临生态兼容性不足的挑战——用户若想实现全屋智能,可能需要同时接入多个品牌平台。

  矛盾点在于:平台化需要庞大的资源投入,且生态整合难度高;产品化虽能快速变现,但难以形成持续竞争力。例如,传统家电巨头美的、海尔在智能化转型中,既推出“美的美居”“三翼鸟”等平台,又持续优化空调、冰箱等单品,试图在两者间找到平衡。

  二、技术与政策的推力:平台化为何成为“必选项”?

  1. AI大模型催生“主动智能”,平台化成技术落地关键

  2025年,AI技术的突破为智能家居注入新动力。海尔推出的行业首款“AI之眼”冰箱,通过视觉识别食材并生成菜谱,正是AI与硬件结合的典范。但这类功能的实现,依赖于数据的跨设备共享与算法的持续优化——这需要统一的平台支撑。国元证券报告指出,2025年智能家居垂域AI大模型将加速普及,“主动感知空间能力”和“AI数字人家庭管理”将成为标配。只有平台化企业能整合多品类数据,训练更精准的模型,从而提供“懂人、懂家”的服务。

  2. 协议标准逐步统一,平台化生态迎来拐点

  长期以来,智能家居的“孤岛效应”阻碍行业发展。但2025年,Matter协议(支持跨品牌互联)在国内加速落地,华为、小米等企业联合制定的《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居系统跨平台接入认证技术要求》正式实施。政策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法规也推动行业标准化。平台化企业因具备技术主导权,更易成为标准制定者,例如苹果HomeKit、谷歌Home等国际平台已形成先发优势,而国内企业需通过生态整合抢占高地。

  3. 适老化与场景化需求,倒逼平台化服务升级

  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智能家居的“养老场景”需求激增。用户不再满足于单个设备的智能,而是需要“全屋联动”的主动服务,如跌倒检测联动报警、水电异常预警等。这类需求的实现,依赖于平台对健康数据、环境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海尔的“智慧养老方案”通过整合冰箱、摄像头、传感器,构建了从饮食管理到紧急救援的闭环服务,这正是平台化企业的优势所在。

  三、产品化的突围:如何在红海中开辟蓝海?

  尽管平台化趋势明显,但产品化路线仍有生存空间,关键在于精准定位与技术壁垒。

  - 细分场景的“小而美”:宠物智能喂食器、隐藏式晾衣机等新兴品类在2024年销量增长超30%(数据来源:2025年行业报告),证明垂直领域仍有需求未被满足。企业可聚焦特定人群(如宠物主人、母婴家庭),打造“痛点级”产品。

  - 硬件+服务的“轻生态”:科沃斯通过“扫地机器人+订阅制清洁服务”,将产品价值延伸至后续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

  - 技术差异化:例如极米的激光投影仪通过“无屏电视”概念,以画质与便携性突破传统电视市场,证明技术创新仍能打开市场缺口。

  四、未来趋势:平台化与产品化的“融合进化”

  智能家居的终极形态,可能是“平台为基,产品为刃”的共生模式。

  - 平台化企业向下兼容:华为鸿蒙OS已支持接入非自有品牌设备,通过开放生态吸引第三方开发者;小米则通过投资生态链企业,既保持平台主导权,又丰富产品矩阵。

  - 产品化企业向上整合:美的、海尔等传统家电巨头,通过自建平台实现“单品智能化→场景智能化→生态智能化”的渐进式升级。

  - 政策与资本的双重驱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智能家居技术融合与标准建设”,政策红利将加速资源整合;而资本市场对“AI+IoT”赛道的持续加码(如萤石网络、萤石网络等企业融资消息),为跨界企业提供入场机会。

  结语:选择即战略,但融合是终局

  智能家居的未来,不会是平台化与产品化的“非此即彼”,而是“以平台为土壤,以产品为果实”的生态森林。对于企业而言,短期需根据自身资源选择路径——技术实力强的可深耕产品,生态布局完善的可主攻平台;长期则需在两者间找到平衡点,避免陷入“生态封闭”或“孤岛困局”。正如国元证券研究所指出,“谁能解决用户从‘单品智能’到‘主动服务’的体验断层,谁就能赢得下一个万亿市场”。这场战争,终将由技术、生态与场景的深度协同决定胜负。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