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0日 出处:http://www.hao10.cn/znjj/ (浏览次)
这两天,关于智能家居的话题,又热闹起来了。
原因不多说,一个是苹果,一个是海尔。两家都要打造智能家居开放平台的企业走到了一起。前者利用了后者在智能家电产品上的强大创新和整合能力,后者则借助前者在智能生态系统和智能家居一体化协同能力。
不过,说实话,当前谈“智能家居”的企业,实在是太多了。
用“多如毛牛”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只要跟智能家居沾上一点边的,比如在传感器、温控器的企业,都活跃起来,都想在这一轮的“智能家居”商机中分一杯羹。
但实事求是的来讲,当前很多人、很多企业对于“智能家居”规划何时可以落地变成现实,智能家居当前的市场规模和商业前景又有多大?从企业描述的商业蓝图和前景,到最终落到市场竞争、家庭需求的时间和周期还需要多久?等问题,搞不清楚。
目前来看,参与“家居智能”产业链商机抢夺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则是以海尔、长虹为代表的智能家电制造商。它们围绕智能家电,试图构建智慧生活的开放式平台,将所谓的智能路由器、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等系统整合进来。
第二类,则是以小米、极路由为代表的智能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它们作为连接各种智能终端的关键零部件,试图抢占智能家居的控制入口。
第三类,则是西门子、施耐德、IBM等以代表的系统集成商,他们往往以商业化的楼宇、电气、能源或者系统解决方案整合商的角色出现,意在通过软件的系统解决,串起并整合所有的硬件产品,硬件供应商。
此外,还有一些智能化设备和智能化硬件的供应商,也在积极谋求并参与这一产业的竞争。
无论是哪一类企业,都无法判断谁能最终笑到最后。不过,就“智能家居”当前发展和驱动力量来看,海尔、长虹等企业,还是想卖硬件靠硬件盈利,但不只是单一的硬件产品,而是集成或者整合的多个硬件产品。其实,小米们,也多是这样。
因此,第一步只有卖出更多的智能硬件产品,才可能为接下来的软件内容盈利提供基础和平台。才可能向用户和家庭推送服务,获得增值的服务,从而实现商业模式的变革。比如说,卖硬件赚一部钱,还可以通过提供持续的上门服务,或者是需要定期更新的零部件,甚至是看不见摸不到的音视频内容来拓宽盈利点。
围绕“智能家居”的系统布局和市场抢夺,上述企业到底应该如何布局、如何盈利,尚无定式。
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智能家居”是一个没有终点、没有坐标和参照物的全新探索之旅。虽然大家都商业前景的广阔和巨大,但是谁?到底能分到多大的一块蛋糕?都没有办法给出答案。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智能家居不是一个个硬件产品拼装在一起就完成了,更不是一套复杂的软件操作系统就可以控制了,也绝不是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家电企业可以吃得下的“蛋糕”。智能家居与智慧小区、智慧城市之间属于一条线上的“蚂蚱”,存在着因果协同的关系。
由此,这也必然会涉及到政府的系统性规划和公共性政策的扶持,更涉及到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相互协同和开放平台。更重要的是,这需要打破传统的商业模式,突破传统的盈利模式。
不能以传统的硬件盈利,或者内容盈利的点状思维来考量,必须要立足“智能家居”这个全新的坐标体系。特别是对于家电企业来说,必须要跳出家电做智能,构筑“智能服务 商业模式”的全新驱动体系。
有业内人士曾说过,“没有商业模式和盈利渠道”的智能家居就是“耍流氓”行为。这话虽然听得粗糙但理不糙,其核心就在于“智能家居”不是世外桃源,必须要接地气,必须要让用户和家庭真正参与进去,体验到这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