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好拾导购网 / 资讯 / 太阳能资讯 / 浏览文章

总想整垮中国太阳能企业的SolarWorld是如何被“温水煮青蛙”的?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1日  出处:互联网  (浏览次)

导读】2017年5月,德国太阳能制造巨头SolarWorldAG终于因资不抵债和官司缠身倒下了。这家公司曾分别于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三次针对中国的太阳能太阳能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控诉。
总想整垮中国太阳能企业的SolarWorld是如何被“温水煮青蛙”的?

  6月中旬,正在进行破产重组的SolarWorld再出新闻——其美国分公司宣布加入Suniva阵营,调查海外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是否有侵害美国产业。随后,协鑫、隆基、阿特斯、晶科、晶澳、天合光能、英利、苏美达等中国太阳能企业发表声明,坚决反对“201”条款调查。

  事实上,喜欢反补贴的SolarWorld本身就是一家典型的补贴型企业。

  德国的补贴政策开始于2000年,2004年,德国政府完善上网电价政策,明确了补贴机制。在此之后,SolarWorld迎来了业绩的狂飙——2004年,这家公司的股价仅有11欧元,而当年年底,股价已经涨至90欧元以上。

  但是,补贴政策却让市场缺乏一种天然筛选机制,SolarWorld停留在这样的舒适区中,逐渐丧失了自我生存的能力,并滋生出依赖意识。

  德国政府也意识到了企业的问题,在2009年,德国环境部长NorbertRoettgen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德国政府明显过度补贴太阳能厂商,未来,将透过协商降低补贴幅度。

  不久后,《可再生能源法》再次修订,并首次提出了市场化要求,Solarworld似乎已经意识到补贴减少的不良前景,公司CEO开始多次在公众场合提及补贴问题。不难看出,这位老板已经习惯此前的模式,他明白,如果没有补贴,其已经开展多年的国际化步伐将迅速减慢。

  后续的发展正如他所预期,2012年和2014年,德国两次调整《可再生能源法》,完善基于新增容量的固定上网电价调减机制,并首次提出针对太阳能电站的招标制度试点。在两次调整之后,SolarWorld已经明显吃不消,不仅扩张战略暂停,既有的业绩发展也成了问题。

  但补贴减少并没有停止,2017年1月开始,德国《可再生能源法》再次进行重大调整,正式结束基于固定上网电价的政府定价机制,引入可再生能源发电招标制度。

  在招标制度之下,补贴能否获取以竞价为准,最终价低者得。但对于SolarWorld来说,政策快速更迭让它还没有来得及减少成本,就要面临新的竞争压力——全球平均生产成本是0.34欧元/瓦,而Solarworld的成本仍然保持在0.46欧元/瓦。

总想整垮中国太阳能企业的SolarWorld是如何被“温水煮青蛙”的?

德国太阳能补贴削减情况

  表面看,2017年的政策补贴好像是给了SolarWorld致命一刀,但事实上,它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回顾德国太阳能的补贴政策的初衷,从供给端看,是希望形成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巨无霸企业;从运营端看,是希望促进太阳能应用在德国的发展。今天,运营端的效果已经基本达到,但供给端形成企业的目标却以失败告终。

  补贴的问题在于,它给企业提供了一个舒适区。但就像人一样,能否走出舒适区,环境是次要条件,关键还在于企业本身,是否能找到自己的优势,而SolarWorld的最大问题,就是错过了寻找自我的机会。


好拾品牌导购网版权所有 未经好拾品牌导购网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网站合法备案号:粤ICP备12035349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未来明珠27号楼 咨询邮箱:haoshi@hao10.cn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好拾品牌导购网 版权所有 复制请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本站名单(数据) | R和TM图形文字为公司商标受法律保护
©2011-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