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6日 出处:互联网 (浏览次)
近日,一个代理广东某涂料品牌的河南经销商打电话向笔者诉苦说,前不久参加了企业的招商会,会上企业承诺一些政策和服务,结果订货后,啥也没有兑现。听得出来,该经销商很是委屈,像是有点哭的感觉。
还有一件事,就是笔者最近在走访涂料企业时,一位副总向笔者聊起了关于原材料供应商的问题。据该副总讲,很多次供应商都是以次的原料添加进去,来降低成本,结果导致整个产品质量都降下来了,不仅如此,有时候还经常有短斤缺两的现象。“没有诚信,想长期合作那是不可能的。”
一切都在因循,一切都是惯例。不诚信在涂料行业早已不是新闻,甚至部分还成为潜规则在运行,我所悲哀的是这么多年居然看不出多少的进步。忽悠欺骗、假冒伪劣、缺斤少两、以次充好……对于企业商家来说,这一切都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经营“法宝”。
不过,“法宝”虽好,有效期却短,时间一长就会失效。一来,经销商不是傻瓜,吃亏上当之后,即使自己不代理黑心企业的品牌,还会广为传播,提醒其他经销商不要重蹈覆辙,有此提醒,其他经销商也会对黑心企业多了份戒心,不再代理该品牌,日积月累,黑心企业的经销渠道就少了,生意自然就差了。同理的是,经销商卖涂料产品给消费者也是如此。
与此相反,若是涂料企业处处为经销商着想,提供给经销商的始终都是质量过硬的商品,更加周到的服务,承诺的优惠政策如实兑现等,这样的诚信,就能让你粘住了经销商的心,经销商自然对企业信赖有加,愿意成为企业的忠实代理商。如此一来,企业的生意自然容易红红火火。经销商、原材料供应商也是如此。
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在市场上,这种不诚信广泛地存在于消费者和商家之间,造成巨大的交易成本。像虚假宣传,环保指标不符合要求,明明产品没有功效,却夸大宣传欺骗消费者;对经销商、消费者承诺的却不兑现;质量不合格,以次充好;售后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已经让大家习以为常。此外,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有些媒体还充当了企业的鼓吹手,过分吹嘘拔高企业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这是真正可怕的一点,因为它构成了一个“互害体制”,没有人能够幸免。
只有产品的倾销,没有品牌的打造,只有价格战,没有价值观,只有金钱利益,没有社会责任,泛滥成灾的潜规则最终让市场元气大伤,并使得消费者对产品形成利润高、回扣高的陈见,也让消费者失去了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市场上、行业里,很多人(企业)都在指责别人(企业),也成为别人(企业)口中指责的对象,以至于构成一种“无人不冤、无人不骂”的局面。但经营方式依然固我,商业氛围持续恶化。
市场经济其实就是信用经济,现代商业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诚实和守信是商业伦理的基本要求,是建立维系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我们也看到,当前涂料市场的诚信水平依然不高,所谓的商业信用还只是喊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
笔者在涂料行业也待了4年多,因为是媒体人,经常跟行业各个层面的人打交道,通过所见所闻后发现,一些企业、经销商都在不断透支他们那所剩无几的信任,明明企业不诚信,还对外宣传自己的企业是“诚信为本”、“诚信至上”,“满嘴跑火车”却是一流,而殊不知“你透支了体力,休养生息总会恢复;你透支了金钱,开源节流总会盈余。但是一旦你透支了信誉,费再大体力,用再多金钱,也无法换回别人对你的信任。”
实际上,正如经济学家茅于轼所言:“当市场流行欺诈行为时,诚信便成为最稀缺的资源。根据经济学一般规律,越是稀缺的东西越值钱,所以讲究商业信誉的商号此时反而能赚更多的钱。”
相信大家对当前涂料企业践踏诚信的行为和后果都有所了解,如果一个企业连诚信都可以随意践踏,还有经销商敢跟你合作吗?消费者愿意买你的产品吗?没有消费者购买还如何谈市场立足,又何谈百年企业?
在次,我们《涂界》杂志社也愿意接受来自企业、经销商及其他人士对各种不诚信信息的反馈,并给予舆论监督;也愿意为经销商代理品牌做咨询顾问,把好品牌代理关。同时,更希望企业、经销商及所有涂界人士,共同携手努力,重新树立诚信大旗。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