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6日 出处:本站原创 (浏览次)
“市场之手”+政策支持,全装修产业时代将带来巨大市场机遇
中国房地产市场走过了快速成长的黄金十年,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正式进入存量房时代。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始悄然改变过去追求速度和规模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向研读客户,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的精细化运作道路。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发挥较大价值?这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上下游相关行业的专业度及资源整合能力都将是巨大挑战。
距离中国自1998年首次提出“全装修”概念时隔19年,虽经历了3次跨越式发展,但由于我国的“全装修房”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全装修发展的初级阶段。全装修住宅在我国住宅总量中的占比不到20%,相比于日本、瑞典、法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80%以上的住宅全装修比例,中国全装修住宅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据悉,日前住建部与协会已经开始着手起草全装修住宅标准,计划到2020年全国大中型城市实现全装修,2025年全国范围实现全装修,未来几年中国要超过国际绿色建筑发达国家80%的普及水平。
目前已经出台全装修政策的不仅覆盖如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江苏、山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的省市,还有四川、河南、安徽等内陆中心省份。随着全装修政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毛坯房开发商将参与到全装修住宅项目的建设中。
数据显示,2013年参与全装修房项目的开发商为389家;2014年开发商规模实现了翻倍增长,开发商数量达到了635家;2015年受国家去库存政策的影响,全国新开盘全装修楼盘项目规模下降;2016年全装修市场回暖,全装修住宅规模突破百万套,涉及全装修项目的开发商达到了639家。未来,随着全装修政策的逐步落实,越来越多的地方性、区域性开发商将会参与到全装修住宅项目的建设。
经济新常态下,消费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靠前驱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较上年提升4.7个百分点。
新的经济形势下,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过去消费结构相比,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地产企业的业绩发展动力,很大程度上也在于自身能够给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基于服务的发展会给行业带来较大的潜力。
精装修或全装修的涉入,是地产行业在房产市场下滑后的解困,也是家装建材行业的流量出口。
全装修大幕开启,给涂料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虽说全装修能够较大程度的降低能耗,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但对涂料企业而言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全装修”政策的带动下,涂料类建材企业受到的冲击也是相当大的,不论是从品牌自身的影响力还是从企业未来的生产研发方向都会有很大的变动,甚至可以说是对涂料行业的一次“大洗牌”。
1、直接购买对象的改变,提升了企业的入市门槛。涂料已经成为装饰装修的一个重要方面,消费者愿意为之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以求为自己的居室寻求较满意的涂装效果。随着楼市全装修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涂装产品的选择方式也将慢慢发生变化,由原来的自主选择、自主解决售后问题等,到开发商负责一切程序,消费者可以省不少心。所以,涂装产品的采购者会由单个的消费者转变为房地产开发商或装饰公司等,这同时也提高了涂料生产企业的入市门槛。
2、对涂料企业产能、管理及物流配套等实力的考量。订单销售、批量生产、售后服务对象不再是个人,而是企业,这势必会对涂料生产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直接买卖双方的主体都是企业,力量悬殊不那么大,开发商和装饰公司在涂装产品的选择、服务过程中会有更多的发言权,以保护购房者的利益。所以这对涂料生产企业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客户的升级对企业的要求更高,无形中提高了门槛,实力较弱或信誉不好的企业必将在这种情势下被淘汰出局,加速行业“洗牌”。
3、营销思路需适当作出调整。在以个体消费者为主体的市场环境下,营销思路主要是以打动消费群体本身为主,但是在全装修时代,还必须考虑直接购买者(也就是开发商和装饰公司),怎样在全程服务中让其满意、省心,以维护这样的大客户的利益。一旦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誉,双方的合作就会长期保持下去。
4、涂料生产企业相对省心,可节约管理成本。由于工程量大、要求高,因此,企业的大批量“订单生产”,需摆脱了“家装”散单的生产销售装修模式,从生产、配送及售后服务等环节来讲,规模化节约了管理成本。
5、行业的监管更需要加强。我国建筑涂料企业众多,行业标准缺失、市场需求差异、管理混乱等痛点,在地产端、施工端、建材端均有所体现。全装修由于工程量集中、技术要求及管理要求高,且涉及的面广,因此需要更强有力的监管。
说到底,全装修时代的来临,既是时代发展之必然,也是涂料企业无法逃避的现状。与其墨守成规,等待被动变革,不如主动出击,扎实企业根基,做好品牌建设,早日抢占有利渠道资源。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