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好拾导购网 / 资讯 / 锁具资讯 / 浏览文章

智能锁具,正在封锁自己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1日  出处:本站原创  (浏览次)

导读】那些功能质量沿袭原状甚至偷工减料的智能锁具并不智能,和被命运扼住喉咙的柯达、NOKIA没差。

  作为智能家居窗口级的门类和用户追求智能化生活的入门指南,智能锁具进入人们视野就备受欢迎,发展似乎越来越进入快车道,即将造势成锁具行业的转型跳跃。截止到目前,我国智能锁具行业共有生产企业1300多家,近2800个品牌,不仅是传统锁具厂商就势转型,更有家电中的海尔、美的、TCL,安防中的大华、海康,IT中的联想、紫光,ICT中的中兴,互联网中的360等跨界者竞相加入。投资者跃跃欲试,品牌商兴致勃勃,但是,正如雪崩前祥和的一地鹅毛,暗藏的种种问题还耐人寻味。

  越繁荣,越混乱

  入局者众,人多必然手杂,手杂必然鱼龙混杂。

  蜂拥而至的创业者造成了智能锁具行业内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但是表象从来都是暂时,决定行业繁荣与否,从来都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刚刚跨入万物互联(IOT)时代门槛的智能锁具看似空前繁荣,但井喷增长的行业阵营下是种种问题,潇湘财经认为智能锁具正在封锁自己,主要有以下三点现象。

  一、小作坊造,起量产品质量堪忧

  智能锁具行业内最大的舆论就是今年五月的“小黑盒”事件,据了解,“小黑盒”的“造物主”本人就是一家智能锁公司的老板,坦言在永康门博会上“搞事情”,就是真的“踢馆”,行业急需整顿,终于是业内人士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八月,新闻爆出有记者在互联网大会现场制作黏土橡皮泥的3D假指纹模,成功解锁了实验者的指纹锁。目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在开展电子锁具产品质量的抽查,重点抽查的项目则是智能锁具的问题频发区——信息保护、破坏防御、报警功能和锁芯质量等,而这些正是“小作坊”们的“弱项”。

  一百多年工业史的锁具,技术迭代,产品进化,不变的是锁具存在的功能和意义,市场上飞扬跋扈的“小作坊” 根本不具备合法和完备的生产检测设备和研发人员,利益导向以至站在风口迷失了方向,智能锁具前途堪忧。

  第一, 同质化竞争,开发者尚存无几

  据调查显示,智能锁具行业内几乎100%由渠道分销商、制造商和上游供应商组成,仅少量供应商进行着锁芯、指纹传感器、芯片等核心部件的供应。由于技术发展瓶颈和研发成本等限制因素,市面上的智能锁具大都产自顺德、南海等制造商,控制开关也主要通过WiFi、ZigBee、蓝牙、红外等几种技术,“群雄割据”的锁具市场内,巨大的潜力环境下,拥有“独门利器”才能崭露头角,长久地生存下去。

  事实上,不止是锁具,几乎所有的智能家居产品的功能都暂时定格在了与其他产品开关相连、通过终端APP监控家庭环境、语音交流等功能上,而锁具作为入门级产品更引人注意。研发空心化、仅依靠挂牌生产而存活的品牌商千篇一律地做着同质化的事,模仿成了常态,围绕智能锁具而驱动的应用开发者尚存无几。

智能锁具,正在封锁自己

资料来源:京东网站商品参数界面

  二、“粥少僧多”,产品过剩现状僵化

  “粗暴贴牌”是大多媒体给智能锁具行业现状贴上的标签,市场同质化从而趋向碎片化。

  市场规则模糊,头部品牌不明确,但厂商生长速度仍然惊为天人。据统计,目前我国智能锁渗透率仅约为5%,据煜升电子的数据,市场上销量较大的智能锁具品牌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仅2-5%。因此,尽管2017年销量达到800万套,但却被2000多家企业集体瓜分,平均下来不过每家4000套,份额最大者不会超出40万套/年,国内智能锁市场碎片化,用户使用率仅覆盖尽管较16年已经改善很多但仍严重,产品过剩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僵化了供求市场。

智能锁具,正在封锁自己

我国智能锁行业产业规模预测(万套)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止步不停“耍流氓”,品牌商最终走向自我封印

  智能锁具当下的繁荣盛世似乎是一场“白日梦“,和当年智能手机抄袭遍地的景象惊人相似,一触即发的集体崩盘,似乎只差一个iPhone的雪花来作为雪崩引信。智能锁具为何走向危险边缘,潇湘财经研究发现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眼前利益驱使,基础品质被忽略。

  智能锁具看似坐拥庞大的消费市场,利润空间大、新型产品博人眼球,但是鉴于研发成本的瓶颈,几乎所有厂商都沿袭着安全功能的叠加,打着安全可靠的旗子“诱拐”消费者,有甚者更是偷工减料,最后在“小黑盒“和消费者面前慌忙逃窜。

  上个月,手机中国上一名笔者发布了一篇的投诉文,原因是出租屋内智能锁具电量出错,密码提示过期,而机械钥匙不翼而飞。咨询后管家称没有钥匙已被统一销毁,以维修人员称电池没电了而告终。

智能锁具,正在封锁自己

  仅仅依靠密码权限管理出租屋,可以大幅降低出管理和运营的成本,避免了机械锁钥匙回收不及时、换租便要换锁等问题,但是,安全问题成了它的附属品。偷工减料的产品和插科打诨的售后服务,跳不出锁具的传统赛道,没有实际优势抢占市场鳌头的品牌商们,没法赢得消费者的“芳心“,和站在被命运扼住喉咙的柯达、NOKIA相比没有差别。

  第二、准入门槛低,“小商小贩”为非作歹。

  智能锁具行业门槛未定,监管不在线,不少投机主义者乘虚而入、品牌商渐失标准。

  据了解,2016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对浙江、江苏、河南等省份的智能锁具进行抽查,发现15批产品不达标,不合格产品发现率达到16.67%;今年7月, 省质监局对生产量占全国65%的智能锁具制造大省——广东的智能锁具进行相关风险监测,结果显示约1/10测试产品有问题,其中“能轻易打开的锁具主要是三无产品”。此外,业内主流产品也开始丧失原则,成为问题产品,品牌商沦为“小商贩”,今年5月,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委托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市场上20个主流智能锁具品牌产品进行测试,部分测试结果如下:

智能锁具,正在封锁自己

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智能锁具评测试验报告》

  第三、安全问题成“硬伤”,消费者不买账。

  今年发布的《2018中国智能锁消费白皮书》显示,尽管锁具的需求极其旺盛,但目前我国渗透率仅约为5%,且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有超过20%的消费者未听说过智能锁,15.5%的用户正在使用或者打算更换成智能锁。虽然智能锁具已经走进了消费者的视野,但仍为一个新兴行业,消费者对锁具的认知还较弱。

  “小黑盒”事件引得人心惶惶,本质性的安全问题却成为锁具市场的痛点,让原本有意向的消费者也望而却步,不仅如此,智能锁具的安装程序复杂、锁具融合没有统一标准,售后服务难度大,部分锁具性能低以及电池续航差的问题也影响着消费者对智能锁具的主观意向。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待教育,但是,智能锁具做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追求再多的“智能”消费者也不会买账。

  智能锁具业内的品牌商原意是争夺智能家居的“入口”,抢占有利机遇,却一不小心成了站在“风口”上的“小作坊”。眼下,智能锁具封闭了自我,命运的喉咙需要力量解救,引信何时出现,解除封印还是造成雪崩,着实让人期待。


好拾品牌导购网版权所有 未经好拾品牌导购网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未来明珠27号楼 咨询邮箱:haoshi@hao10.cn

Copyright © 好拾品牌导购网 版权所有 复制请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本站名单(数据) | R和TM图形文字为公司商标受法律保护
©2011-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