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7日 出处:本站原创 (浏览次)
随着互联网电商发展的如火如荼,门窗行业“抄袭”现象从线下蔓延到线上,且呈现出扩张之势。面对这种现实状况,门窗企业是时候采取行动杜绝被“抄袭”的持续侵蚀。
“抄袭”从线下蔓延到线上
随着近年来电商的迅猛发展,门窗行业的“抄袭”情况也从线下蔓延到了线上。在一些网络销售平台上出现了不少小作坊企业,不知道工厂在哪儿,只在网络平台销售,在这些小作坊的网店上,堂而皇之地标明“某某品牌风格”或“某某品牌原单”,使用的产品图片就是知名品牌的图片。一旦企业发现自己被抄袭,投诉到电商平台,或许只会做下架处理,而这些小作坊马上就能换一个款式继续抄。如果起诉这些小作坊的话,或许连相应的被告都找不到。
起诉成本高让企业得不偿失
某业内人士表示,一款门窗的销售周期一般就在1-2年,而从发现抄袭到收集证据再到起诉乃至宣判,周期甚至超过了一年。从法律层面来说,主要难点就在于收集对方给被抄袭企业造成了多大损失,这个数额确定一般比较困难。另外有专家也认为,以前门窗圈有一些企业也遇到过被抄袭情况,但起诉到宣判,抄袭的企业早就把钱赚到了,而判决赔偿金额往往又不会太高,让被抄袭的企业觉得有些得不偿失,索性就不追究了。
大品牌“抄袭”危害更大
在抄袭现象中,小品牌的抄袭并不能迅速产生影响,反倒是一些大品牌的抄袭对原创企业伤害很大。相关专家表示,目前门窗行业内真正研究设计的很少,许多企业更愿意抄近道,一些具备一定研发能力的大品牌有相当的规模和渠道,其抄袭产品的速度有时甚至超过了原创企业的推广速度。
抄袭让国际品牌“心惊胆战”
从国际家居展“拍照”回来仿造,到如今走出去参展,中国门窗企业看似迈出了巨大的一步,但抄袭现象依然让国际品牌“心惊胆战”。每年的米兰、科隆、高点家具展,拒绝中国人进入、谢绝拍照的事件不在少数,国际品牌来中国“打假”、告状也时有发生。面对庞大的中国市场,国际品牌想进入时却看到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产品堂而皇之出售,老外也坐不住了。
打造品牌烙印杜绝“抄袭”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制造大国、品牌小国”正是国际市场对中国的评价。缺乏远见卓识及战略性思维,缺乏对品牌深度的理解与足够的认知,短期利益凌驾于长远利益之上正是中国门窗企业经营者们最大的问题。门窗企业要杜绝抄袭,还须形成自己的品牌烙印。比如,精选原材料、配备先进技术,从本质提升门窗的产品质量,即便外观被抄袭,但想抄袭门窗本质,则需要耗费巨大财力,这不是抄袭的企业能够做到的。此外,在产品上附着品牌烙印,是与其他品牌产品最好的区分。苹果为什么能成为苹果,就是有其品牌烙印。各大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定位,所以在产品上更加鲜明地表现出自身品牌的定位,是品牌形成差异化区别最直接的办法。
重视自身知识产权保护
当前中国,知识产权的意识处于一个提高的阶段。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部分企业对知识产权也重视起来了。但业内人士坦言,我国消费者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仍待提高。在国外,仿冒、抄袭的产品往往没有市场,而在国内,此类产品只要具备价格优势,依然有市场。但随着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应把知识产权作为创新的重要手段,让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知识产权。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知识产权问题已成为中国制造转变的最大障碍。门窗行业的转型升级,需克服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能力等薄弱环节,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助推“中国创造”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