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5日 出处:本站作者 (浏览次)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环保政策正成为重塑能源市场的核心驱动力。空气能热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凭借其高效节能、低碳环保的特性,近年来在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刺激下迎来爆发式增长。然而,市场格局的快速变化与竞争的加剧,也对企业的技术储备、战略调整和市场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在环保政策的框架下把握机遇、优化布局,成为空气能企业必须直面的课题。
一、政策驱动:空气能市场进入高速成长期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密集出台的环保政策为空气能行业注入了强劲动能。2025年,北京市将空气能正式列为可再生能源,明确要求新建建筑优先采用热泵系统,这一政策直接带动了北方地区“煤改电”工程的加速推进。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热泵产品能效需提升20%以上,并鼓励在寒冷及夏热冬冷地区大规模推广空气源热泵。政策的叠加效应下,空气能市场呈现多维度增长态势:
- 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据预测,2025年国内空气能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较2023年增长超40%;
- 应用领域持续拓宽:从传统供暖、热水领域,向工业加热、商业制冷、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新兴场景延伸;
- 政策红利向头部企业集中:例如,纽恩泰凭借“煤改电”项目积累的市场经验,2025年获得德国莱茵TÜV实验室认证,成为首个具备欧盟能效检测资质的中国品牌,加速其国际化布局。
政策的持续加码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市场信号,也倒逼行业加速技术升级与模式创新。
二、企业应对策略:技术突破与市场创新并行
面对政策驱动下的市场机遇,空气能企业正通过多维度的策略调整实现突围。
1. 技术升级:破解低温与噪音痛点,抢占技术制高点
低温环境运行效能不足曾是空气能热泵推广的主要障碍。近年来,超低温技术的突破使得产品在-30℃环境下仍能稳定运行,显著扩大了北方及高寒地区的市场空间。以热立方为例,其推出的“地暖机”新品类通过体积缩小、降噪优化和智能除霜技术,将安装成本降低30%,噪音控制在35分贝以下,成功切入家庭采暖市场。此外,智能化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也成为关键:通过AI算法实现设备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及能效优化,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2. 产品创新:细分场景需求,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市场竞争加剧迫使企业从“同质化价格战”转向“场景化价值战”。例如,纽恩泰推出的T+智擎Pro变频三联供机组,集采暖、制冷、热水于一体,节能效率较传统设备提升50%,精准满足商用建筑的综合用能需求;而御寒系列侧出风静音机组则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场景,通过紧凑设计和低噪音特性,解决了传统设备安装空间不足的问题。这种“以用户需求定义产品”的策略,显著提升了市场渗透率。
3. 市场拓展:国内下沉与海外突围双轨并行
在国内市场,企业正加速向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下沉。例如,热立方通过“煤改电”项目连续多年中标北京、东北等区域,同时借助“923地暖机节”等营销活动,以“更划算的暖气”概念教育消费者。而在海外市场,尽管2024年出口量因欧盟能效标准升级出现短期波动,但头部企业已通过技术认证突破壁垒。纽恩泰凭借欧盟认可的能效数据,成功进入德国、法国等高端市场,2025年海外营收占比预计提升至25%。
4. 服务升级:构建全生命周期价值链条
政策驱动下的市场扩张,对售后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正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例如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供设备维护、能效分析等增值服务。同时,部分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出“以旧换新”补贴计划,既降低用户换新成本,又加速了市场存量更新。
三、挑战与机遇并存:企业需平衡短期压力与长期布局
尽管政策红利显著,空气能市场仍面临多重挑战:
- 出口市场的不确定性:欧盟RED指令等国际标准趋严,叠加贸易壁垒,中小企业面临技术门槛与成本压力;
- 技术同质化竞争:部分企业过度依赖低价策略,导致行业利润率承压;
- 政策依赖风险:地方补贴退坡后,如何维持市场增长动力仍需探索。
对此,企业需在短期与长期战略间寻求平衡:一方面,通过技术专利布局和品牌建设强化护城河;另一方面,探索“热泵+储能”“热泵+光伏”等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挖掘二次增长曲线。
四、结语:政策红利下的长期主义
环保政策的深化与能源转型的不可逆趋势,为空气能行业提供了长达十年的黄金发展期。然而,市场从“政策驱动”转向“技术驱动”是必然趋势。企业唯有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构建覆盖研发、生产、服务的全链条竞争力,方能在新一轮洗牌中占据先机。正如纽恩泰董事长赵密升所言:“空气能的时代不是将要到来,而是已然到来。” 这一行业的变革,不仅关乎企业生存,更将重塑中国能源结构的未来图景。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