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好拾导购网 / 资讯 / 红木家具市场分析 / 浏览文章

"托泥"在中国古代家具中的文化释义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9日  出处:本站原创  (浏览次)

导读】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家具以其造型绮丽,雕饰雅贵,结构精巧绝伦,材质雍容华美等特点闻名于世,其中诸多精心打造的细节部件,更是决定一件家具作品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门扇”、“墙板”、“面板”、“束腰”、“结子”、“椅圈”、“牙角”、“牙条”、“赶枨”等等家具局部构件相互组合搭配,巧妙地融为一体。“托泥”作为家具最下方的细节部件,既承接着主体结构,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家具以其造型绮丽,雕饰雅贵,结构精巧绝伦,材质雍容华美等特点闻名于世,其中诸多精心打造的细节部件,更是决定一件家具作品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门扇”、“墙板”、“面板”、“束腰”、“结子”、“椅圈”、“牙角”、“牙条”、“赶枨”等等家具局部构件相互组合搭配,巧妙地融为一体。“托泥”作为家具最下方的细节部件,既承接着主体结构,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从建筑台基到家具托泥 。提到家具中的托泥,就不得不先提及建筑中的台基。我国古代建筑源远流长,传统建筑和家具可谓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家具和建筑在发展中是作为一个整体形式而存在的,在了解建筑的结构对家具造型的影响基础之上,有助于对家具结构的演变过程,以及对形成家具自身体系的因素有更全面和综合的认知。

从宏观上讲,中国古代建筑分为建筑屋顶,墙柱立面,建筑台基三大部分。台基这一建筑结构很早就出现在了中国历史当中,即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这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的特有部分。每座建筑物都有台基,用以承托建筑主体,一般用砖石砌成。《老子》一书载“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台”即是台基。台基的出现最初是起因于功能的需要,是防洪、防涝的一种安全措施。将木质房屋的主体结构承架于上,远离地表,起到通风避湿的作用,不仅能够阻隔地下水分的渗透,还能防止地表溅起的雨水对于木质建筑主体的侵蚀。其次,台基的功能在于双重的稳重性,即结构上的承托性能和视觉上的稳定感。台基有效地防止了基柱的下沉,并且在地表和主体结构之间增加了一层缓冲间隔。当有地震发生时,台基可以阻隔地层的剧烈晃动带来的影响,减少其对主体结构力的传递,更为有效地保护了建筑本身,降低地震所带来的破坏程度。而在形式感上,台基由于本身所占有的面积较大,加之四平八稳的造型设计,确实强化了视觉稳定性。最后一方面在于台基对政治性的表现,“君子不重则不威”,台基厚重且具有威严感,历代帝王可通过限制建筑物台基的尺寸来分明等级,是彰显权力的直接体现。

托泥是中国传统家具中在结构功能上与台基最相似的构件,受到早期的建筑造型影响,就如同家具中的束腰形态与须弥座的束腰造型相似。这一点,使我们不能不联想到家具的托泥也是渊源于建筑的台基形态。当然,在后期的制作实践过程中,托泥的形态又有了独立的发展和改良。总而言之,在家具的腿足不落地的情况下,随附在腿足下一圈的木框结构作为承托,此木框即为“托泥”。在一圈托泥下还常置有小足,这种小足也被称为龟足。因此,真正着地的是小足而不一定是木框。同台基的功能作用相似,托泥的设计使家具的底部抬高于地面,提高了腿足的防潮和通风性能。在建筑上大家也能看到造型和功能同托泥相似的构件,早在汉代大多数的仓储类建筑的底座下端就已经出现了功能上类似“龟足”的立柱支撑,起到的作用主要也是通风防潮。

结构需求的产物 。一定意义上来讲,托泥这一部件的产生不仅是借鉴和仿效建筑领域的成功元素,从而提升应对外部因素的功能效果。更重要的是它在功能和工艺等方面,完善了家具自身的整体性,使整体凌驾于部件之上,又使部件统筹在整体之中。
相关文章

好拾品牌导购网版权所有 未经好拾品牌导购网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网站合法备案号:粤ICP备12035349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未来明珠27号楼 咨询邮箱:haoshi@hao10.cn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好拾品牌导购网 版权所有 复制请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本站名单(数据) | R和TM图形文字为公司商标受法律保护
©2011-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