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梨教父杨波:一双慧眼如何练就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9日 出处:本站原创 (浏览次)
【导读】1993年,杨波怀揣着5000元走上了创业路,20多年后的今天,他被誉为“中国红木家具第一人”,成就了元亨利这一中国古典家具的知名品牌。20年间,他开过出租车、做过餐饮、卖过电器,但最终选择了红木家具这一行业。杨波坦言,有时选择和定位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决定人的一生。正是精准把握住了黄花梨和红酸枝两种原材的市场潜力,成就了杨波在红木家具界的“教父”之名;也是因为从起步就定位于高端市场,才使得元亨利最终成为红木家具行业的领导品牌。
1993年,杨波怀揣着5000元走上了创业路,20多年后的今天,他被誉为“中国红木家具第一人”,成就了元亨利这一中国古典家具的知名品牌。20年间,他开过出租车、做过餐饮、卖过电器,但最终选择了红木家具这一行业。杨波坦言,有时选择和定位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决定人的一生。正是精准把握住了黄花梨和红酸枝两种原材的市场潜力,成就了杨波在红木家具界的“教父”之名;也是因为从起步就定位于高端市场,才使得元亨利最终成为红木家具行业的领导品牌。
为何杨波总能先人一步抢占市场先机,成为行业领军者而非追随者?在红木家具行业浸润10余年,杨波又如何看待行业的未来?2013年6月,新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以下简称“CITES公约”)将7种红木树种列入管制名单后,红木原材价格飞涨,一向对红木原材市场感觉敏锐的杨波,在下一波行情中,又看好哪种原材?在北京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的元亨利文化艺术示范馆,记者专访杨波,倾听这位“教父”的传奇故事。
黄花梨“教父”如何得名?
杨波出生于中国古典家具之乡河北涞水,当地很多家庭祖祖辈辈以制作红木家具的手艺为生。杨波说,他之所以最终回归红木家具行业,也与家乡息息相关。
1998年,杨波与几个家乡朋友合资建厂,开始了在红木家具行业的创业之路。当时国内的家具行业刚起步,既没有行业规范,也没有知名品牌,一切都得摸着石头过河。杨波与朋友尝试从越南购进半成品的红木家具,运到国内后再进行组装和加工。当时的越南红木家具非常便宜,杨波记得,他花了7000元就买到了一对红酸枝的组柜。
尽管当时的红木家具行业门槛并不高,进入并不难,但杨波很快就遇到了瓶颈,他找不到合适的销售模式。为了打响品牌知名度,杨波决定,进入品牌家具卖场居然之家,成为居然之家入驻的第一个传统家具品牌。作为小众产品,红木家具如何支付大卖场不菲的场租费?杨波坦言,当时压力很大,起初3个月的销售额加起来还不够一个月的场租费。而且,由于销售难度大,想招聘优秀的销售员都很难。“当时红木家具的市场前景不明朗,行业内没什么知名品牌,也没有成功模式可借鉴。”杨波回忆,“我是靠诚意打动了一位特别棒的销售员,他为我们卖出了第一笔大单30万元,才算解了燃眉之急。”
在居然之家遇到的挫折,让杨波认识到,红木家具除了要有环保珍贵的材质、精湛的工艺外,还应凭借独特的中国文化赢得市场。随后几年,他在狠抓工艺与材质的同时,潜心研究中国明清家具文化,由此也与古典家具行业的许多老前辈结缘。一次,一位老前辈告诉杨波,在海南还有一些留存下来的黄花梨原材,杨波很吃惊:“黄花梨过去是皇家用料,早在明代就已得到宫廷认可,一直流传有序,非常珍贵。但当时我们以为黄花梨基本没有了,没想到经过前辈指点,在海南又找到了。”
2000年,杨波开始南下“淘宝”,从农民家里的门槛、锅盖、板凳,到锄头、木锨、屋顶的房梁,杨波不放过任何线索,想方设法地寻找、购买黄花梨。海南本地的花梨木商人无人不知杨波,海口市占符村村委会副主任王胜高对他的一桩“花梨往事”津津乐道。当时杨波全家到占符村旅游,看到某处园里有一棵野生黄花梨,遂花23万元买走了这棵树。当时黄花梨价格还未急升,一棵直径不过30多厘米的花梨树价值23万元,让当地人大吃一惊。不少占符村的村民受到启发,“花梨木要涨价了”这个信号让不少占符人后来获益颇丰。
“10多年来,我几乎每年都要跑去海南10多次。把料弄到手,做出传世精品,得到行家的认可,这是红木家具行业较好的发展模式。后来我的行动又推动了海南以及南方多个省份的种树热潮,看到红木家具的复兴和传承有了希望,这种快乐比对财富积累的认可还要大。”杨波说。
他对黄花梨的痴迷,在于对这一珍贵原材气味、纹理、韵味的喜爱,同时也源于对黄花梨稀缺性的敏锐预测,当时他预言:海南黄花梨在未来3年到200年间肯定是断档时期。
“当时之所以看好黄花梨,主要依据两点:一是黄花梨家具乃历史文化传承之物,是皇室贵胄的御用物件;二是黄花梨材质美,又有很好的稳定性,这是别的木材不可比拟的。这两点再加上稀缺性,是我做选择时依据的主要因素。对于企业来说,尽量选择那些存世量少的稀缺材质,这样附加值和收藏价值都会更高。”杨波说。
这一前瞻性的判断让杨波在黄花梨的价值还未被广泛开掘时抢先一步抄底,当时的黄花梨价格只有每斤36元,到2003年时,杨波北京的仓库中已储藏了几十吨黄花梨原材。如今,黄花梨的价格已涨到了每斤近2万元,10年间涨了500倍,而且有价无市。杨波介绍,目前,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两种材料存世量均极少,只有零星一部分原材,能成批交易的更少,能大量制作黄花梨家具的企业也几乎没有了。“现在黄花梨只是在收藏之间转来转去。就是我们,近两年也没再新制,销售的都是原有库存,也有过去客户低价买下,然后通过我们的平台再次交易。”
白酸枝是又一匹“黑马”?
杨波对原材的敏锐判断力不仅局限于黄花梨,在黄花梨之后,他又看准了红酸枝的市场潜力。
2005年,杨波在接受采访时曾预测,通过多年制作实践,他发现红酸枝的稳定性很好,性价比较高,其10年后的市场行情会步黄花梨后尘。2011年至2012年,杨波又呼吁业内重视并珍惜红酸枝,并认为再不下手以后就很难有机会了。“2013年初,我们获悉CITES公约即将公布的消息,当时我再呼吁业内不购买红酸枝已经来不及了。到6月公约公布后,越南红酸枝被限制出口,大家都慌了。”杨波说。
CITES公约公布后,红酸枝应声上涨,也引发了行业内对替代材种的无限猜想。在各种声音中,有一股声音尤为强烈,那就是以杨波为首的支持白酸枝的声音。
“我个人看好白酸枝这种木材。估计用不上两年,市场上就会出现很多白酸枝家具。为什么要在现在释放出这个信号?一来是给企业提供参考,让企业在选材上有所把握,人们常说机遇有时比努力重要,选材对了,将来的回报才会高。二来是让消费者了解家具的升值趋势,也许现在白酸枝的价格和一些材料相差不多,但未来的价值却不可同日而语。”杨波说。
在红木资源稀缺性不可逆转的前提下,发掘具有更大潜力的红木材质,是红木家具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杨波解释,他之所以在下一波行情中看好白酸枝,主要基于3点判断:首先,白酸枝的存世量可能不及大红酸枝的1/50。“有些木材虽然现在价格相差无几,但存世量的差别,将导致未来的升值空间出现巨大差异。例如,现在草花梨和白酸枝的价格都是每吨3万元左右,但草花梨的存世量非常大,我预计再过一两年,白酸枝的价格会超越黄花梨1倍到2倍。此外,微凹黄檀现在每吨七八万元,预计两年内,白酸枝不仅会追上它的价格,甚至会超过。”杨波说。
其次,白酸枝木材稳定性高,材质细腻,这对于制作家具和收藏家具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杨波认为,黄花梨之所以能高出紫檀多倍的价格,且受到市场认可,稳定性好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所有的硬木家具里,黄花梨的稳定性是较好的,也是不烘干处理就可以直接制作成家具的木材。
最后,白酸枝有出处,是我国的传统家具用材。杨波一直强调,现在从明清家具传统用材里能够挑选出来的,且存量还较大的用材,白酸枝是唯一的,微凹黄檀、花枝木等都不是传统用材。“用白酸枝制作明式家具,是未来替代黄花梨家具最好的一种选择。这2个月以来,白酸枝价格已经涨了70%,并且还在继续上涨。预计3年后,白酸枝家具的回报率可能会超过300%。”杨波告诉记者。
古典家具应定位于文化行业
选择和定位的精准是杨波一直以来的致胜法宝,他坦言,如果当初他不是瞄准黄花梨,而是草花梨的话,也不会有今天的元亨利。
除了对原材的精准把握外,杨波也是红木家具行业中很早就开始重视传统家居文化传承的企业家。
在制作新家具的过程中,杨波开始研究和收藏明清老家具,其收藏的家具,尤其是黄花梨家具,拥有极高的美学和历史价值。“因为制作新家具的缘故,结识了一些收藏界的老前辈,在他们的引导下我才步入了家具收藏领域。”
而随着接触到的老家具越多,杨波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新制家具释放出更多传统家具文化和工艺的能量,让这些古代家具精品被更多人看到甚至拥有。“就收藏而言,我与其他藏家是不同的,因为很多人收藏只归于收藏,而我却会将这些家具通过1:1的复制推向市场,为消费者带去凝练了历史与文化的精品。”
杨波坦言,现在市场上粗制滥造的红木家具很多,许多企业只是依照传统家具的图片进行制作,这样做出来的家具往往只是形似,它的曲线、弧度、比例等细节都无法达到原作的水平。“要做好高仿家具,不能只靠琢磨,必须要有优秀的原件供参考,反复研究、打样之后,才能制作出真正高仿到位的家具,而只有味道出来了,才能谈今后的收藏价值。”
2005年,当时的杨波收藏家具时日尚短,通过老前辈的介绍,他收藏到一件黄花梨圆开光四出头官帽椅,这件老家具的收藏过程颇费周折。“我们本来是去看别的物件,偶然在房间里看到了这件四出头官帽椅,它别致的造型、圆润的包浆、精湛的工艺,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这件家具收藏回来后,许多人想加价从杨波手里买走,但都被他婉拒了。出于对这件家具的喜爱,杨波萌生将它1:1复制出来的想法。经过反复对比与推敲,用红酸枝制作的同款型四出头官帽椅诞生,并成为元亨利的“明星产品”。
对于红木家具的创新,杨波表示并不反对,但他建议尽量用低端材质进行创新实验,而如果要用黄花梨、紫檀等高端材质做创新家具,一定要慎重。“红木家具从明代到当下,发展了几百年,却一直都没有超越明式家具的巅峰。现在,我们能不能设计出一件可以世代流传的优秀作品,或者说,哪款设计可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这很难说。创新的红木家具,能否达到一定的文化和艺术高度,将直接影响未来的收藏价值。”
在红木家具行业浸润10余年,杨波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这一行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突出文化内涵。杨波不认同将古典家具定位为奢侈品,他认为将其定位为艺术品更为贴切。
“古典家具几百年来传承有序,文化底蕴深厚,艺术含量丰富,我建议业界多朝这个方向努力,让古典家具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牌。”杨波说,“下一个10年,会与上个10年截然不同。过去十年,古典家具企业都在想怎样扩大自己的规模、销量、覆盖面,而下一个10年,发展文化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让文化渗透进产品,体现于品牌,这方面谁能领先一步,谁就会独占鳌头。企业应在文化上进行提升,还要引导消费者把目光聚焦于文化内涵。”
10余年间,红木家具行业出现了数以万计的企业,消费群也在逐年扩大,但这一行业给人的感觉总是靠珍稀原材在支撑,黄花梨像是一日耗尽的奇葩,紫檀、红酸枝也随后被透支。杨波也在反思这一问题,他说这就好像古人写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有多少“花”可以重来?“这些材质存量都很有限,不能说我们这代人玩尽了,以后一提起中式家具,只能酸楚一笑。因此,我们所做的每件产品,都要对得起资源,要值得收藏、传世。做出有价值的产品,是红木家具产业最紧迫的要求,也是这一产业向前发展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