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0日 出处:互联网 (浏览次)
红木的未来,取决于它的替代品
在中国,红木的粉丝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但是五百多年来,能够对红木门儿清的中国人并不多。这种对红木近乎无知的追捧,一直延续到今天,并有加剧的趋势。
不懂,就蕴藏了危机。北京市工商局和北京市消费者协2007年8月发布的消费者投诉分析显示,在8月份一个月内,受理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红木家具类投诉103件。这个数字占日用百货类投诉的21.73%,比2006年同期增长3.55%。
投诉的焦点之一,就是厂商在材料使用中弄虚作假,以次充好。
现在,红木被分作八大类,共计33种。最上等的是印度小叶紫檀,而被俗称为巴花的古夷苏木,则几乎处于垫底的位置。
但这是专业人士的游戏。长期以来,红木一直是个笼统的概念。加之家具所承载的地域文化不同,各地各时期“红木”的概念也不尽相同。
广作家具偏爱红酸枝,但并不习惯叫它红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江浙一带的家具行业快速复苏,一切硬木家具都冠以“红木家具”之名,红酸枝、黄花梨、小叶紫檀也都被江浙商人统称为“红木”。
红木最严谨的概念是单指酸枝木。酸枝木又包括红酸枝、黑酸枝和白酸枝。在2007年红木被炒到最高价位时,红酸枝中的交趾黄檀每吨价格10万元,而差一些的才2万元。同为红木,价格却是天上地下。
概念模糊,对于厂家或者销售的商家来说,是最好的利润来源。对于消费者而言,就是陷阱。
1999年前,中国先后出台了《深色名贵硬木家具标准》和《红木标准》。前者是家具行业的产品标准,家具生产厂家和经销机构共同遵守;后者是针对木材流通行业而制定的。
有法不依。红木业在这一点上,更加突出了中国的另一个特色。北京市质量监督局说,不如实标注材料名称,或者同一件家具上混用多种材料,是投诉重要的原因。
2008年3月1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了由中山市红木家具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起草的《深色名贵硬木家具标准》。虽然红木家具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但还是明确了什么才能称其为“深色名贵硬木”。“深色”二字,是指木材的边材与心材有明显的色差。比如黄花梨,它在硬木中是颜色比较浅的,但它的边材与心材色差仍然很明显。
一位参与起草该标准的行业专家告诉《新世纪周刊》,这一标准所要求的“明示消费”对于企业要求强制实行,从颁布之日到2008年9月1日前是过渡期,9月1日起厂家与商家必须执行此规定。
事情似乎变得简单了一点。以后,消费者在购买红木家具时,可以通过以下几项来考察家具的品质:必须有固定的金属标志而非一揭即脱落的纸质商标,用电脑在家具背面雕刻该品牌LOGO,家具的销售标签一定要标明木材种类名称、树木名称的拉丁文、款式、件套数量、生产商以及经销商。
红木研究者曹新民在接受采访时,接到了一个来自安徽江苏交界处的电话,来电者向他提供了这样的信息:在苏皖交界处的大山里,发现了“小叶紫檀”,目测估算,如果变成木材的话约有20吨。来电者想询问一下大涌镇要不要这些“材料”。
曹新民说,生长在中国苏皖边界,那就不能再叫做小叶紫檀了。小叶紫檀有着严格的界定,只有生长在印度。
他进而说,即便在长在同一座山上的小叶紫檀,山阳与山阴光照不同,不同的立地条件,都能导致同一棵树不同部位的密度的不同、弦向管口的直径也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同一株小叶紫檀可能这一段能达到红木标准,另一段就达不到红木标准。
曹新民的话,不禁让人们对红木再一次产生晕眩。
非法交易
红木现在面临这样的境地:
海南黄花梨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即被国内红木专家断言已经绝迹,所幸在60年代有人发现了野生海黄,但不久便被限制带出海南省。各种传说中宽几十厘米高两三米的板材,都不可能是正当渠道带出海南岛。海南林业局木材管理总站的执法人员明确表示,目前所有海南黄花梨交易,在严格意义上都属非法。
现在,越南黄花梨快被采伐光了。越南政府也在打击国内的盗砍盗伐者。2007年黄花梨被炒至高峰时,有位名叫阿对(音)的老挝木材商找到伍炳亮,称自己有途径找到越黄。越黄生长在老挝和越南交界的山上,阿对说他的人能够开车向山里行进100多公里,再步行30公里去寻找国界上的黄花梨木。在老挝,有这样一批人在丛林中寻觅,由于气候炎热、环境恶劣,有些人就死在寻找和运输黄花梨木的途中。
非法交易黄花梨有时在尼泊尔境内进行,伍炳亮说,在尼泊尔价格能够稍微便宜一点,但是他从来不敢进行那种非法交易。
人们把目光投向了非洲。这块大陆西部的科特迪瓦,东部的马达加斯加,都生产非洲红木。
于是,一个替代品登陆中国,冲击本已经不清静的中国红木市场。一吨非洲紫檀的价格是一万元左右,仅是同等重量印度小叶紫檀价格的1/50。在大涌镇,非洲红木的价格也在以每年20%到30%的幅度递增。
但是各国都对木材贸易都有着严格的限制,木材出口国对本国的滥砍滥伐以及所带来的水土流失、温室效应倍加警惕,甚至有着严厉的法律制裁。因此,木材进口并不是解决中国红木资源匮乏的根本出路。
替代品
聪明的中国人想到了另一个方案:人工种植黄花梨。福建漳州的种植面积,今年将达到两万亩以上。广东中山也试种了海南黄花梨,20世纪80年代种植的海黄,现在最粗的胸径已有30厘米左右。它们身上都挂着一个标明学名的小牌子:绛香黄檀。
北京林业大学林作新教授说:“黄花梨木分公母,公株材心纤细,而母株材心较粗。对于母株来说,材心占木材直径的70%左右”。在林业科技人员的眼中,人工林只要管理得当、光照充分、科学施肥,30年成材是可以期待的。
围绕这些30厘米胸径的黄花梨,一些坚持物以稀为贵观念的商家和投资者认为,这种黄花梨,其深色的心材只有鸡蛋粗细,更有甚者,认为材心只有牙签那么纤细,长到成材,至少得几百年或上千年。而且人工种植虽能在将来缓解资源短缺,但是它将会导致今天的收藏投资贬值。
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宝光对此有些愤怒:“现在就是有这么一帮人,为了自己的心情不顾天下生灵的灭绝,非得要强调红木物以稀为贵!”
陈宝光认为,红木家具要持续发展,就不能盯着那四种稀罕木材不放,使用可持续利用的原料,才是长远之道。
对于那些为了收藏价值而要消灭人工种植黄花梨的或明或暗企图,林作新说,“这不是一个伟大国民和伟大的心态。”